存儲過程中發現 PAM(聚丙烯酰胺)藥劑結塊,需根據結塊程度、原因及藥劑類型(固體 / 液體)采取針對性處理措施,既要避免浪費,也要確保處理后的藥劑能正常使用,同時需防范二次污染或安全風險,具體處理方法如下:
結塊的核心原因多為吸濕受潮(固體 PAM)或溫度波動、存儲時間過長(液體 PAM),需先排查存儲環境:
若因倉庫濕度高(>60%)或密封失效導致固體 PAM 吸濕,需立即加強密封(如更換破損包裝袋、加裝防潮內膜),并將儲罐 / 堆放區移至干燥通風處;
若液體 PAM 因溫度過低(如冬季低于 5℃)出現分層結塊,需將其轉移至常溫環境(15-30℃),避免劇烈加熱(防止降解);
若因存儲時間超過保質期(通常 1-2 年)導致結塊,需評估藥劑性能后再決定是否處理。
輕微結塊(結塊松散,易捏碎)
嚴重結塊(結塊堅硬,無法粉碎)
液體 PAM(水溶液)結塊多為分層、沉淀或凝膠化,處理需更謹慎:
輕微分層(上層清液,下層少量沉淀)
嚴重結塊(形成凝膠狀硬塊,無法攪拌分散)
加強存儲管理:固體 PAM 需采用密封包裝(如雙層塑料袋 + 編織袋),存放在干燥、陰涼的貨架上(離地面≥30cm,避免地面潮氣);液體 PAM 需密封儲罐,避免溫度劇烈變化(冬季做好保溫,夏季避免暴曬)。
控制存儲量:遵循 “先進先出" 原則,避免大量囤積導致過期結塊;固體 PAM 拆包后需盡快用完,剩余部分需扎緊袋口并放入密封容器。
定期檢查:每周檢查一次藥劑狀態,發現輕微吸潮或結塊趨勢時,及時轉移至干燥環境并優先使用。
通過以上步驟,可最大限度減少結塊造成的損失,同時保障后續使用效果和操作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