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E 儲罐(尤其是大型或非標規格)的運輸需重點規避 “材質變形、結構損傷、安全風險" 三大核心問題,需結合其 “低密度、剛性較低、易受沖擊 / 擠壓影響" 的特性,從運輸前準備、裝載固定、途中防護到卸貨驗收全流程制定規范。具體注意事項如下:
運輸前需先確認儲罐的基礎信息,避免因參數 mismatch 導致運輸方案錯誤:
確認儲罐規格與狀態
選擇適配的運輸工具
根據儲罐尺寸和重量選擇運輸車輛,核心原則是 “承載面平整、承重達標、空間足夠":
小容量儲罐(≤5m3,重量≤300kg):可選用欄板貨車(車廂長度≥儲罐高度,避免罐體超出車廂導致顛簸時碰撞);
大容量儲罐(>5m3,或直徑>2m):需用平板拖車(無欄板限制,承載面平整,建議選用帶防滑墊的平板,增加摩擦力);
超長 / 超寬儲罐(如高度>4.5m、直徑>3m):需提前辦理超限運輸許可(向交管部門申請,規劃專用路線,避免禁行路段),并配備護送車輛。
PE 儲罐剛性較弱,若固定不當,運輸途中的顛簸、急剎易導致罐體滑動、碰撞變形,甚至開裂,需按以下規范操作:
裝載前的車廂處理
固定方式:分 “整體固定" 和 “配件防護"
小儲罐(≤2m3):用尼龍綁帶(禁止用鋼絲繩,易勒傷罐身)斜向交叉固定,綁帶兩端固定在車廂的專用掛鉤上,松緊度以 “罐體無晃動" 為宜(綁帶與罐身接觸處需墊橡膠墊,避免局部壓強過大導致凹陷);
大儲罐(>5m3):除尼龍綁帶外,需在罐體兩側加設木質 / 橡膠擋塊(擋塊高度≥儲罐直徑的 1/3,厚度≥100mm),擋塊與罐體間墊橡膠墊,并用螺栓將擋塊固定在平板上,形成 “雙向限位",防止罐體左右滾動。
裝載重心控制
儲罐需居中放置在運輸工具的承載面上,確保重心與車輛中軸線重合,避免 “偏載" 導致車輛行駛中傾斜。若同時運輸多個小儲罐,需均勻分布,罐與罐之間用泡沫板或紙板隔開,防止相互碰撞摩擦。
運輸過程中的環境變化(如路況、天氣)易引發意外,需實時監控并及時應對:
路況與車速控制
天氣與環境防護
雨天運輸:需覆蓋防水雨布(雨布邊緣固定嚴實,避免雨水從縫隙滲入罐內),同時檢查車廂排水孔是否通暢,防止積水浸泡罐底;
高溫天氣(>35℃):避免陽光長時間直射(可在罐身覆蓋遮陽網),防止 PE 材質因高溫軟化(尤其是薄壁儲罐,易變形);
低溫天氣(<-10℃):PE 材質韌性下降,需避免劇烈沖擊(如急剎、顛簸),必要時在罐身包裹保溫棉,防止材質變脆開裂。
途中檢查
長途運輸(超過 200km)需每 2 小時??糠諈^檢查:
卸貨是運輸的收尾環節,操作不當易導致 “最后一公里" 損傷,需注意:
卸貨工具選擇
卸貨場地要求
卸貨場地需平整、堅實(承載力≥儲罐重量的 1.5 倍),無尖銳雜物;若需臨時堆放,需在地面鋪設橡膠墊或木板,避免罐底與地面直接接觸(尤其是潮濕地面,防止罐底受潮污染)。
驗收確認
卸貨后需立即檢查儲罐狀態: